第(3/3)页 他们之所以不让孩子读书,之所以说读书无用,还不是因为条件所限?没有钱,没有房,没粮食,怎么供孩子读书? 大道理,谁都懂。 可具体的困难,谁解决? 就算给底层百姓嘴皮子磨破,讲一万句大道理,不如给他们发一两银子,建一座房子,送一百斤大米来的有用! 杜预的【劝学诗】就非常接地气了。 他直接从底层民生问题,开始解决。 你不让孩子上学,因为没有吃的? 好,我给你演示,并送给你们千钟粟,让你们看到读书才气能变出吃的,知识能直接转化为无穷无尽的粮食。 你们不供孩子读书,因为没屋子住? 好,我直接给你演示,建造大批黄金屋,让你看到读书读到深处,便可凭空造出黄金屋啦。 贫民窟百姓兴奋欲狂,冲入那一排排高大明亮、坚固温暖的黄金屋中,孩子们不用大人催促,便兴奋坐在窗户前,窗明几净的书桌上,拿出杜预编纂的三字经,摇头晃脑,黄金屋中传来朗朗书声··· 他们的父母,却站在黄金屋中,感慨万千。 “原来,读书这么有用?” “我们奔走半生,只为头上一瓦遮天,地下一席之地,没想到让孩子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。” “我过去鼠目寸光,只晓得让娃去放牛放羊。原来读书就是通天捷径。” “我等底层人要逆天改命,唯有读书!” “杜解元劝人向学,良苦用心,深深体会到了。” 滁州城,人人称赞,家家户户,无论大人孩子看向书本的目光都热切无比。 荀圣笑容更灿烂:“千钟粟、黄金屋。好,好,好。替读书人家解决具体困难,胜过陈词滥调一箩筐。” 半圣、大学士们纷纷点头,感慨。 杜预确实很懂底层百姓的心,更明白该如何刺激百姓向学之心。他们最关心的,无非是吃饱、住好。 那杜预就现身说法,告诉他们读书就能带来这些实际利益。 第二句说完,已然诗成鸣三州。周围数个州郡,人人都看到了杜预做【劝学诗】,千钟粟、黄金屋从书本中随之而出的盛况,不分士农工商,各个激动万分。 “越是底层,越要努力读书啊。”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。 epzww.com 3366xs.com 80wx.com xsxs.cc yjxs.cc 3jwx.com 8pzw.com xiaohongshu.cc kanshuba.cc hmxsw.com 7cct.com biquhe.com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