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6章 兴百姓苦,亡百姓苦!-《至圣先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剑圣裴旻,默然无语。

    “但!”

    荀圣目光炯炯:“我这些看法,都不如杜预【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】这【兴亡】二字,来的真切、深刻。”

    裴旻大惊:“荀圣的意思,是杜预的见识,还在您之上?”

    荀圣淡淡道:“这有何不对?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长于弟子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/骚数百年。”

    裴旻摇头苦笑:“圣人谬赞,杜预虽强地逆天,但我也不敢苟同他能比圣人更强。”

    荀圣表情淡淡,默然无语。

    杜预一首【山坡羊】,竟然轰碎了潼关,击败了严庄大军,扫清了直达长安的通衢大道。

    严庄却瞠目欲裂,一跃而起,向杜预杀来。

    “小贼,你给我死去!”

    严庄出身名门河东严家,自幼读书,三岁可作诗,声名鹊起,被誉为河东神童,更科场得意,早早由童生而秀才,由秀才而举人,进而进士,并名列前茅,被选为翰林,入翰林院授修编。

    按说严庄如此年纪轻轻,年少有为,并前途一片光明,不该投身叛逆安禄山的幕僚,但他极度自负,目空一切,目中无人,对上司和比他优秀的翰林嗤之以鼻,在翰林院中混得也每况愈下,渐渐被排挤出核心圈,仕途也渐渐黯淡。

    严庄也是野心勃勃之人,不甘心在文山会海、笔墨纸砚中度过一生,总想要一步登天,寻找一飞冲天的良机。

    通过同为名门之后崔乾佑的指引,他迅速搭上了实力日益壮大、羽翼丰满的安禄山这条贼船,看到了未来出将入相,飞黄腾达的机会。

    于是,严庄放弃了翰林院修编之位,投靠安禄山,成为了仅次于崔乾佑的重要谋士。在崔乾佑被杜预击杀后,更一跃成为安禄山身边谋主——众多谋士幕僚之长。安禄山手下大将要汇报事务先要通过严庄,可算权倾一时。等安禄山自立为燕帝,严庄被封为御史大夫,迁中书侍郎。

    安禄山将严庄放在潼关,作为万一攻不下长安的唯一退路,可见对严庄的信任和器重。

    可惜,严庄再强,也想不到杜预一首【山坡羊】,竟然震塌了潼关天险,继而将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

    严庄气急败坏,走投无路之下,要狗急跳墙,与杜预决战。

    他也是没办法——潼关失守,他责无旁贷,就算逃回叛军,也必然被恼羞成怒的安禄山斩首。安禄山自从称帝以来,身体出现问题,肥胖如山,身上长疮,脾气暴躁,动辄杀人。如此重大战败失守,必然难逃安禄山诛杀。

    唯有杀死杜预,击溃五千唐军,严庄才有一线活路。

    杜预vs严庄。

    严庄一剑刺向杜预。

    他身为叛逆首领,可谓杀人盈城,杀人盈野,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这一剑自带万千冤魂煞气,惊天动地,山崩地裂,直扑杜预而来。

    杜预眼前,出现了一股地狱般惨状。

    “我乃翰林,你不过区区举人,怎么能赢我?”

    严庄声色俱厉,一剑西来,锁定杜预。

    借助文气盈天、才气蜃楼,大唐、长安百姓都可将严庄vs杜预的一战,看地清清楚楚,倒吸冷气。

    大明宫中,太后、皇帝、武媚娘等人也看地明明白白。

    太后王姪黛眉紧蹙:“不好。严庄这杀才,虽然背主家奴,脑后反骨,但被选为翰林修编,足见其才能过人。杜预以举人之躯,只怕难以迎敌。”

    武媚娘暗暗攥紧粉拳,抚/摸小腹,担心杜预。

    她已然隐隐有所感知,与杜预一夕之欢,已有身孕,杜预便是她未出世的孩儿之父,更是她引为援奥、最强臂助,甚至比她为武将的父兄更靠得住。

    唯有皇帝,面无表情,盯着杜预,心中却在暗暗叫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