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但秦军阵营中,几个副将态度悲观。 “蒙恬将军,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了。长安,多半已经失陷。” “不错,大唐皇帝都逃亡南方,长安已经没有多少兵力防守。而叛军、逆种文人和蒙元帝国三大势力联手,少说有几十万精锐叛军。我看,等我们赶到,大唐凉透了。” “大唐未必会灭亡,但长安一定易主了。” “将军还是徐徐而行,更为稳妥。免得我们轻骑突进,轻敌冒进,被叛军伏击打败。” 蒙恬面色一沉,正要说话,却传来了杜预那震撼云霄的呐喊:“胡无人,汉道昌!” 一众秦将,为之一窒。 蒙恬淡淡道:“你们听到了吧?” “你们说的,都是正常情况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那就要出意外了。” “因大唐有杜预。” “杜预一人,可当百万兵。” 秦将:“···” 蒙恬欣然道:“既然杜预这首诗能传到我们耳中,必然镇国。而有一个镇国诗人,站在城头,长安未必陷落。我等应该来得及。” “传令下去,加速!” “是!” 楚国的援军,在项羽的带领下,也抵达了长安不远的一处城镇,同样听到了杜预“胡无人,汉道昌”。 项羽胯下的乌骓马,听到杜预诗词,兴奋四蹄腾空,唏律律不听。 项羽喝道:“大丈夫建功立业,就在今日!” “叛军,已经被杜预牵制在长安。我等只要能赶到,必然击败叛军。” “成就我霸王之名,就在当下!” “随我来!” 霸王大军,陡然提速。 同样,杜预的战诗,也激励了大汉、大宋、东齐等各国援军。 人人都知道,大唐不会灭亡。 而此时在陕南道,崎岖不平的山路上,一只人马正在仓皇而逃、迤逦而行。 这正是从长安,仓皇出逃的大唐皇帝、太后一行。 太后王姪正在轿子中挣扎,怒斥:“皇帝,你不要一错再错,执迷不悟。你抛弃大唐祖宗陵寝、放弃大唐根基,逃亡南方,这是自寻死路。我琅琊王家,就是南方士族,哀家岂能不知道南方士族对我大唐的态度?过去大唐有兵有将,雄踞北方,以北统南,还能压制住南方士族。如今我们丧失了根基,孤身逃亡,你以为金陵的六部、士族还会俯首帖耳,乖乖听命?” “我们娘俩就算逃亡到金陵,只怕也是南方士族的傀儡。” 年轻皇帝面无表情:“母后,朕放弃长安,也是出与无奈。如今事急从权,只能委屈母后了。” 他挥挥手,正要示意队伍加速上路,免得被叛军从后面追上来,却突然听到了一首诗。 杜预的声音,从浓烟滚滚、遥远长安传来。 “是杜预!” 武媚娘惊喜道:“杜预真的击败了潼关之地,带着勤王之师赶来了?” “这小子,还真的行?” 连一向对杜预视若仇寇的王皇后,都破天荒第一次惊喜,看向长安,称赞杜预:“杜预能在长安作诗,必然带着援军。搞不好,长安已经被他收服了?陛下,我们能回到长安了?” 皇帝回头西都路,望西都,意踌躇,回眸长安,表情复杂。 “杜预···” “哼!” 他眼神变得暴虐起来,冷哼道:“区区一个杜预,百无一用书生,面对安禄山、蒙元、逆种三大势力,百万之众,能做什么?” “不用期待。加速逃离。” 在他催促命令下,这支原本风光无限的大唐逃亡朝廷,落魄至极,深一脚浅一脚在陕南道的羊肠小路上行走。 此时乃是隆冬腊月,山岭上下了雪,加上天色渐渐黑了,特别路滑难走,危险伺服。 不时有大臣一不小心,踩错踏空,跌落悬崖谷底。 惨叫声,在黑暗的夜色山谷中响彻。 第(2/3)页